推囧网-优秀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网站快审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
首页 科普百科 戏剧

芗剧

时间:2022-09-26 21:41 来源:未知 作者:推囧网 人气:
【导读】:芗剧原名歌仔戏,是流行于福建漳州芗江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。芗江是福建九龙江流经漳州时的简称。其足迹遍及于龙溪、晋江、厦门、台湾省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。...

芗剧原名歌仔戏,是流行于福建漳州芗江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。芗江是福建九龙江流经漳州时的简称。其足迹遍及于龙溪、晋江、厦门、台湾省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。

芗剧介绍-芗剧是哪里的

剧种源流

芗剧,原名歌仔戏,亦名子弟戏,起源于漳州。明末清初,郑成功率部收复台湾,把流传于漳州的“歌仔”(锦歌)、“车鼓弄”等民间艺术带到台湾,并与当地民歌小调结合,在农村、渔区广泛流行,出现坐唱形式的“歌仔馆”。清末,由于迎神赛会的需要,清唱的“歌仔馆”走上广场,出现化妆游行的表演形式,时称“歌仔阵”。此后,“歌仔阵”吸收梨园戏、四平戏和乱弹的剧目及表演艺术,在农村谷场、庙埕牵草绳圈地演出,民间俗称“落地扫”。逢年过节,也搭戏棚表演。因为是从“歌仔阵”发展起来的,故称歌仔戏。

歌仔戏音乐曲调富有地方色彩,使用方言俚语,通俗易懂,又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秀剧目与表演艺术,民国初年盛行一时。民国17年(1928年)4月,台湾歌仔戏三乐轩班来漳州白礁慈济宫进香、演出,大受群众欢迎。于是龙溪、海澄等县城乡,纷纷成立歌仔馆或歌仔戏班。民国20年,龙溪竹马戏班宝德春首先改唱歌仔戏,随后一些小梨园、竹马戏班也改唱歌仔戏。民间近百个南馆、北馆也改为歌仔馆,逐渐转为子弟戏班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地方政府把形成于台湾的歌仔戏视为“亡国调”,通令禁演。当时,邵江海、林文祥等艺人从锦歌吸收养分,创作了杂碎调。他们以杂碎调为主曲,六角弦为主弦,并吸收高甲戏、梨园戏、竹马戏、汉剧部分曲调,融汇南曲、南词、山歌小调,重新创作一套新的唱腔改良调,搬上舞台演出,时称改良戏。改良戏在漳州龙溪一带广泛流传与发展,仅龙溪县的改良戏班、歌仔馆就有200多个。较著名的职业班社有龙凤春、宝德春、金宝丘、金瑞春、艳芳春、新金春、宝莲丘、笋仔班等。苏登发、甘文质、宋占美、陈金木、姚九婴、叶振东、颜扁等一批名艺人崭露头角。民国29年末,国民党龙溪社会服务处以“扩大抗日宣传”为借口,插手子弟戏班社,并塞进黄色歌曲,使改良戏一度走向歧途。抗战胜利后,舞台上出现改良调与歌仔调合流融汇的盛况。民国37年,南靖县都马抗建剧团(子弟戏班)前往台湾演出,带去改良戏和新编杂碎调,受到台胞的喜爱与欢迎。

新中国成立后,由于改良调(子弟戏)主要流行于龙溪芗江一带,就正式改称芗剧。1951年8月,歌仔戏霓光班与子弟戏新春班合并成立漳州市实验芗剧团。从此,芗剧逐渐发展成为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。50年代初,南靖、漳浦、龙溪、海澄、华安、长泰相继组织县一级专业芗剧团。各剧团贯彻中央戏改政策,推行“改制、改戏、改人”措施,政府向专业剧团派去干部和文化教员,组织艺人学习,剧团管理逐步走向正轨。通过记录、整理传统剧目,逐步改幕表制为剧本制,芗剧表演艺术逐渐成熟。芗剧团创作与上演了不少优秀新剧目,参加省、华东区的戏剧会演,频频得奖。1960年,龙溪专区芗剧团(原漳州实验芗剧团)参加全国巡回演出,进一步扩大芗剧的影响和知名度。

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芗剧专业剧团全部被解散。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,各县芗剧团相继恢复并有所发展。1979年,新编歌仔戏现代剧《双剑春》晋京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,芗剧首次进入首都舞台。

1983年、1988年漳州市芗剧团两次出访新加坡,带去面目一新、风格鲜明的芗剧艺术,共演出49场,受到各界的赞赏,新加坡政界、商界、文艺界、宗教界一些名人均出席观看演出。1990年,台湾明声歌仔戏剧团首次采用大陆的剧本,改编演出漳州芗剧《琴剑恨》。至1990年,全市有专业芗剧团6个,民间职业剧团50多个,还有许多业余剧团遍布城乡。全市涌现了李少楼、姚九婴、宋占美、陈玛玲、纪招治、谢秀莲、张丹、郑秀琴、戴进德、洪彩莲、杨丽玲、郭维窕、江铁、蓝海滨等著名芗剧艺人。

传统剧目

芗剧的传统剧目大约有五百多个。最初多用歌仔戏的唱本,进入城市后,增加了历史题材的剧目,多是从其他剧种或小说改编来的连台本戏。当时多是幕表戏,没有固定台词和唱词。1939年后,艺人邵江海首先废除幕表制,编定本剧种的第一个文学剧本《六月飞霜》(又名《六月雪》),以后又编演了《白蛇传》、《白扇记》、《山伯英台》、《陈三五娘》、《安安寻母》等三十多出戏,初步奠定了芗剧传统剧目的基础。

芗剧的传统剧目均为幕表戏。《陈三五娘》、《山伯英台》、《吕蒙正》、《杂货记》被称为歌仔戏“四大柱”。30年代末,芗剧名艺人邵江海为改变幕表制,曾编演《六月飞雪》等定型戏,但普遍上演的剧目仍是幕表式的“提纲戏”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推行戏改政策,龙溪专区成立剧目工作室,组织力量对传统剧目进行发掘、记录、整理,并积极推行定型戏。芗剧老艺人口述的传统剧目有984个,至1963年记录410个,其中42个剧本收入《传统剧目选》,4个剧目收入《中国戏曲选》(福建省卷)。60年代后,全区改幕表制为剧本制,建立保留剧目制,芗剧纳入文学创作规范化的轨道。全区拥有一支20多人的专业创作队伍,创作、改编和整理的一批优秀剧目,在参加省、华东区及全国会演中屡次得奖。较著名的芗剧编剧有邵江海、陈开曦、陈志亮、王游治、魏乃聪、陈德根、陈大禹,以及中青年作者汤印昌、姚溪山、庄火明、杨联源、杨路冰、方朝晖等。

芗剧历年来上演创作和移植的现代戏80多个,在全省名列前茅。90年代初,杨联源、方朝晖创作的《戏魂》,一举获得全国现代戏会演优秀编剧奖、文化部第二届文华剧作奖,成为历届文华奖福建省获此殊荣的少数现代戏剧目之一。在全省获一等奖的剧目还有《月蚀》、《侨乡轶事》。

    文章标签: 芗剧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小二黑结婚

      《小二黑结婚》是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豫剧,1953年河南省歌剧团以豫剧形式首演于河南开封。田川、杨兰春根据自己的同名歌剧改写。事见赵树理同名小说。...

    • 歌仔戏

      歌仔戏,闽南地区一般称为芗剧,福建省漳州市、厦门市、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,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 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。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...

    • 芗剧

      芗剧原名歌仔戏,是流行于福建漳州芗江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。芗江是福建九龙江流经漳州时的简称。其足迹遍及于龙溪、晋江、厦门、台湾省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。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歌仔戏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皖ICP备19001157号-2